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3Q小说网 www.3qxs.net,最快更新山沟中的军阀最新章节!

    “你们看看吧。”李斌对着在场的华人、华侨代表说道。

    在华人、华侨代表前方的是文件,文件的内容是发生在南洋的排/华事件记录。其中比较出名的是一六零三年、一六三九年西班牙人对菲律宾华人的两度大/屠/杀和一七四零年十月发生在爪哇雅/加/达(当时叫巴达维亚)的红溪惨案。

    先说说发生在菲律宾的事。

    一五六五年,西班牙殖民者入侵菲律宾,攻占宿务岛,一五七一年侵占吕宋,建马尼拉城。西班牙人对菲律宾统治初期,对前往菲律宾的华人采取拉拢政策,因为菲律宾当时的经贸发展要仰赖华人的努力和贸易。但随着华人影响的提升,西班牙殖民者与华人的矛盾开始凸显,并最终导致一六零三年的大屠杀。

    一五七四年,活跃于福建一带的私人武装头领林凤差点攻占马尼拉,让西班牙殖民者对华人大为恐惧。一五九三年,菲律宾总督达斯马里纳斯远征摩鹿加群岛,由于他强迫华侨充当桨手,引发不满。途中,达斯马里纳斯所在旗舰上的华侨潘和五等人奋起反抗,将船上包括总督在内的西班牙人几乎尽数杀死(仅十二名士兵死里逃生),随后驾船远走。这次事件后,马尼拉当局煽动排华浪潮。在这一背景下,一五九四年初,一支中国船队在福建官员带领下,载着士兵和武器到达马尼拉,接回三千名华人。

    一六零三年,菲律宾岛又出现一则传闻:中国皇帝有意占领菲律宾以获取这里的黄金。这一传闻源自一名在吕宋生活多年的木匠,他称吕宋有一机易山,“其上金豆自生”。万历皇帝信以为真,下令福建官员前去勘查。西班牙人本就对中国颇为忌惮,何况菲岛华侨众多,因此疑心中国想“开疆裂土”。随着排华情绪渐浓,西菲当局欲迫害甚至屠杀华侨的意图越来越明显。

    一六零三年十月三日,不愿坐以待毙的华侨爆发大起义,但由于缺少武器和军事经验,他们仅坚持了四十一天。起义很快演变成一场大屠杀。在当局的煽动和蒙骗下,包括土著、日侨在内的各方力量都参与到屠杀中。据统计,至少两万华侨被杀。

    大量屠杀华侨对菲律宾本土经济产生致命影响,物资匮乏、经济萧条。当局财政状况严重恶化,甚至需要借贷度日。西班牙人忧心中国商船不再到来,会令遥远的美洲受到波及。更大的恐惧是,他们担心明朝政府会进行报复。西菲当局紧急加强战备,但军队士气低落,口粮严重不足。殖民者只能心惊肉跳地等待,马尼拉笼罩在绝望和萧条气氛中。一六零四年六月,一批对前途悲观的富人离开马尼拉,举家迁往墨西哥。

    西班牙驻菲律宾总督阿库尼亚一面做些表面工作,如部分发还华侨商人的财产,发动幸存者给国内写信,企图证明西班牙殖民者“清白”;一面派特使奎瓦携带致广东、福建两省巡抚和其他官员的函件,于一六零三年十二月十日乘船前往澳门,并趁机刺探中国有否进攻菲律宾打算的军事情报。考虑到澳门的葡萄牙人对中国比较了解,阿库尼亚还写了几封信,详述华侨起义事件,并附上致中国官员函件的副本,让奎瓦分发给澳门的司令官、主教、在政务方面有着较大发言权的耶稣会教士等。

    奎瓦一行因遭遇风暴于一六零四年二月折返马尼拉,二月二十五日又由一百五十名西班牙士兵和一名神父陪同再赴澳门。但葡萄牙人出于打击贸易竞争对手的考虑,始终未将函件转交中国方面。

    万历王朝做出荒唐决定

    奎瓦等抵达澳门的消息传到漳州,有经常往来漳州和马尼拉的中国富商到澳门与其会见,答应把函件转交中国官员,设法动员华侨继续贸易。奎瓦在澳门了解到,明朝政府已获悉屠杀事件,但全国平静,没有集结舰只进攻马尼拉的迹象。获得这个重要情报后,奎瓦购买了一批军事物资,于五月回到马尼拉。

    奎瓦带回的消息令西菲当局忧惧大减,但直至一六零五年五月,西班牙人望眼欲穿的华商船只仍难觅踪影,相反却从澳门传来消息,中国已经集结一支军队,准备前来兴师问罪,一时间又使西班牙人惊惧不已。事实上,尽管明朝当局了解了事件真相,但它一贯把移民国外的华侨视为贱民,因此仅写了一份《谕吕宋檄》,于一六零五年五月底、六月初由中国贸易船队中一名船主带到马尼拉,分交菲律宾总督、马尼拉最高法院和马尼拉大主教。檄文未对屠杀行为进一步严加追究,只要西班牙殖民当局保证华侨今后生命财产的安全,并宣布对殖民者“不忍加诛”,“其海外戕杀姑不穷治”,要求西班牙方面“当思皇帝浩荡之恩,中国仁义之大”。

    明朝未出兵讨伐还有当时现实条件的限制。在西班牙屠杀华人大致同一时期,大明王朝进行了三场大规模战争:在西北的宁夏,西南的播州,特别是从万历二十年(一五九二)开始的长达七年与日本在朝鲜进行的战争。这三场大战明朝都取得胜利,但国家军事和财政能力损耗极大。

    郑氏父子曾欲出兵

    明朝的纵容使得殖民者对菲律宾华侨的欺压更加有恃无恐,绝境中的华侨不堪其苦。一六三九年,华侨再次发动起义,并坚持近四个月。这一次,西班牙殖民者彻底杀红了眼,无数华侨平民包括虔诚的天主教徒死于屠杀。

    得知菲律宾华侨的悲惨处境后,一六五七年,坚持抗清的明朝大臣郑成功致函爪哇岛巴达维亚的一名华侨,要求他停止与西菲当局进行贸易。他还提出要率兵攻取菲律宾,以示惩罚。一六六二年,郑成功攻下台湾后,派人向菲律宾总督下书,谴责其杀戮掠夺华侨的罪行,严令其改邪归正。

    面对郑成功的威胁,西班牙人反而进行了第三次对华侨的集体屠杀。郑成功闻讯大怒,他一面抚恤逃到台湾的华侨,一面组织筹备军队,于是菲律宾岛上再度风声鹤唳,人人自危。当时荷兰人也威胁着西班牙人在菲律宾的地位,岛上菲律宾人反西起义频发,西班牙殖民者感到回天乏术,随时准备撤离。

    但郑成功尚未出兵就出现内乱,不久郑成功病逝。他的儿子郑经接着治理台湾,并派人同西班牙殖民当局交涉。据说郑经在一六七零年和一六七一年两次准备征讨马尼拉,但因各种因素而未能出兵。

    再来说说红溪惨案。

    一六一九年荷兰殖民者占领雅/加/达,当地劳动力甚缺,荷兰殖民者不择手段从各地诱骗华侨,甚至到中国东南沿海掳掠人口,供其役使。后殖民者嫉视华侨在发展经济上所起的作用,又怕他们同当地人民联合起来反抗殖民统治,转而采取严格限制入境,乃至推行排华政策。

    一七二七年和一七三六年作出规定,逮捕“失业”和无居留证的华侨。

    一七四零年七月,殖民当局下令捉拿被诬为窃贼的华侨。有些无辜被捕的华侨或被虐杀,或被投入大海。城内华侨纷纷逃往城外,公推黄班为首领,准备进攻巴达维亚城。但走漏消息,殖民当局有所准备。

    殖民者来到东南亚后,华人地位开始下降。但荷兰殖民者开发巴达维亚,也多依靠华人承包工程,当局对华人的制砖工艺也很满意。为了将巴达维亚“建成整个东印度最大的城市”,当局千方百计招募华人。

    一六八二年,华人达到三千零一人,一六八四年,清政府开放海禁,华人源源不断来到巴城。当局开始限制人口入境,并规定华侨必须办理申请和批准手续才能进入,但收效甚微,华人雇主通过向官员行贿的方式继续引入华人苦力。

    一七一九年,巴达维亚城内华侨人口已从初建时的八百余人增至四千零六十八人,郊区人口则达七千五百五十人。一七二零年,由于欧洲蔗糖市场逐渐饱和,爪哇的甘蔗农场面临来自更便宜的巴西蔗糖的激烈竞争,许多农场主破产,一些绝望的失业者成为了暴民。当局准备将他们强行转移到锡兰(今斯里兰卡)。

    一七二七年六月十日,当局规定,凡是最近十年至十二年内居留在巴城的中国人,未申请领取政府所颁发的居留准许证者,一概驱遣出境。由巴城华侨所写的《开吧历代史记》记载,一七四零年,盗贼四起,警察抓获的罪犯大多是穿黑衣黑裤的唐人。当局经商议后下达命令,凡是看到穿黑衣黑裤的人,一律捉拿。结果不仅无业游民被捕捉,就是许多住在城里的较为富裕的华侨也遭了殃。华侨与荷兰殖民者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。

    因为听说被遣送锡兰的苦力上船后会被投入海中,于是苦力拒绝登船,叛乱爆发。聚集在甘达里亚糖厂附近的苦力人数超过五千,公推黄班为首领,准备自卫以图自救。然而华侨中一个名叫林楚的叛徒,向殖民当局告了密。殖民者便以华侨准备进攻巴城为由,发动了大规模的屠杀。

    一七四零年十月九日,殖民者以搜查军火为名,命令城内华侨交出一切利器,荷军挨户搜捕华侨,不论男女老幼,捉到便杀,对华侨进行血腥洗劫。屠杀持续7天,城内华侨被杀近万人,侥幸逃出者仅一百五十人,被焚毁和劫掠的华侨房屋达六、七百家,财产损失,无法估计。城外华侨在黄班指挥下,与荷军激战,伤亡千余人,后转战中爪哇,斗争持续到一七四三年。

    黄班的部队因武器太差,攻城七日不下,撤退。殖民者又以搜查军火为名,命令城内华侨交出一切利器,荷军挨户搜捕华侨,不论男女老幼,捉到便杀,城内华侨居民被屠杀过万。侥幸逃出仅一百五十人。被焚毁的华侨房屋六七百家,财产损失无法估计,这就是当时震惊爪哇、中国和欧洲的巴城大屠杀。因巴达维亚城西有一条河,名红溪,是肇事地点之一,故称为“红溪惨案”。

    惨案发生后,荷兰总督华尔庚尼尔被逮捕并死在监狱里。据荷兰史料记载,荷兰... 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